yl8cc永利-官方网站

快速导航
首页 物理百十 院内门户 English |
  • 关于我们
    • 经理寄语
    • yl8cc永利官网简介
    • 历史沿革
    • 公司机构
    • 下属单位
    • 双年报
  • 教职员工
    • 教研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院士
    • 人才计划
    • 博士后
    • 行政人员
    • 离退休人员
    • 招聘信息
  • 新闻公告
    • yl8cc永利官网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日历
    • 百年物理讲坛
    • 物院论坛
    • 格致论坛
    • 物理之美
    • 博士后科学沙龙
    • 学术报告
    • 学术会议
  • 公司产品
    • 旗下产业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 重大项目
    • 科研机构
    • 科研成果
  • 物理员工
    • 员工信息
    • 重大活动
    • 员工活动
    • 员工捐赠
    • 联系我们
  • 办公服务
    • 教师事务
    • 员工事务
    • 科研管理
    • 交流访问
    • 员工基金
    • 综合服务
    • 文件下载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研究所+
QCD和强子物理 电弱理论与新物理 核结构与中高能核物理 凝聚态理论 超弦理论与宇宙学 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
宽禁带半导体 超导与低温实验研究 低维纳米材料 纳米半导体与半导体光子学 磁学与新型磁性材料 软凝聚态物理 扫描探针显微学 凝聚态理论
现代光学研究所+
纳米光子学与表面等离激元物理 超快光谱与介观光学 飞秒强场光物理与相干操控 介观结构与量子调控 微纳光子学与生物传感 有机介观光电子器件及物理 功能材料与器件集成 光学理论与量子信息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自由电子激光及射频超导加速器 RFQ加速器与中子照相 加速器质谱 离子束物理及应用 中子与裂变物理 静电加速器实验室 等离子体理论研究
技术物理系+
实验核物理 晕核与核天体理论 核结构与核衰变理论 高能实验物理 核物理应用于核技术
天文学系+
宇宙学与星系形成 高能天体物理 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 粒子天体物理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大气动力学 气候变化 中小尺度数值模拟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环境 云物理与大气化学 物理海洋与气候变化 大气辐射与遥感
量子材料科学中心+
凝聚态实验 凝聚态理论 凝聚态计算
重大项目
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何琼毅课题组在基于多体量子导引的随机性验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24-02-26 浏览次数:
  供稿:现代光学研究所  |   编辑:时畅、李洪云   |   审核:吕国伟

近日,yl8cc永利官网现代光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何琼毅教授、项玉特聘副研究员与合作者首次提出了多用户量子网络中半器件无关的随机数制备方案,该方案具有普适性,适用于任意维度的系统;并证明了多体量子导引只有在选取两测量时才是产生随机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揭示了量子随机性产生的物理本质。2024年2月2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任意维度系统中基于多体量子导引的随机性验证”(Randomness Certification from Multipartite Quantum Steering for Arbitrary Dimensional Systems)为题,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随机数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资源,在量子安全通信和基础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在量子密钥分发中,随机数用于选择基矢进行测量。尽管经典计算机通过确定性的算法能够快速生成随机数,这些随机数由于其固有的周期性和可预测性,被视为“伪随机数”。相比之下,量子力学的玻恩定则保证了测量过程的概率性,能够依据测量结果产生具有内禀随机性的“真随机数”,这样的生成机制为量子通信等量子信息处理技术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同时,量子纠缠作为量子物理区别于经典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可以用来保障制备得到的真随机数不被攻击者准确地预测。作为一种特殊的纠缠形式,量子导引由于其具有方向性和不对称性,近年来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焦点。人们发现利用量子导引可以在半器件无关的场景下验证随机性,然而已有的理论及实验研究都局限在两体系统。面向构建量子网络的实际需求,多体高维量子纠缠态在保障信息安全、提升信道容量、增强测量精度等方面已经展现出独特优势。如何在多用户量子系统中实现随机数的安全制备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外,为了明确产生量子随机性所需的最少量子资源,各类量子纠缠与随机性的内在联系也亟待澄清。特别是多体量子系统中存在各种不同结构的量子纠缠,究竟哪种类型的纠缠资源是产生随机性的充分必要条件需要明确。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与山东大学于晓东教授、德国锡根大学Otfried Gühne教授研究组合作,提出了多用户量子网络中半器件无关的随机数制备方案。该方案适用于包含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系统在内的任意编码维度的量子系统。如图1左所示,当网络内分发多体量子导引时,用户可以联合多个导引方(黑盒子)的测量结果共同产生随机性。通过精确度量可提取的随机性大小,研究团队分别在离散变量编码的多光子纠缠态及连续变量编码的线性光学纠缠网络(图1右)中,展示了多体量子系统可以比已有两体系统产生更高、更安全的随机性。特别是在某些参数区间内,攻击者能够准确地预测单个量子态的测量结果,从而无法从测量结果中提取随机数。然而,攻击者无法同时准确地预测两个量子态的测量结果,这意味着可以根据它们测量结果的组合有效地提取随机数。

图1. 左:多用户间共享的量子导引态可以实现半器件无关的随机数提取,其中深色盒子表示器件无关。右:由线性光学网络制备的多体量子导引态中,Bob与Charlie联合测量结果可产生更高的随机数。并且在某些区域,仅使用Bob或Charlie的测量结果无法提取随机数。

量子纠缠和量子随机性均为量子世界的内禀属性。为了明确产生随机数所需的最少量子资源,也为了澄清随机性与量子纠缠之间的深层联系。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多体量子导引只有在导引方选取两测量时,才是产生随机数的必要且充分条件。然而,当导引方选取多个测量时,这一充分性在不再成立,即,存在一些量子系统,尽管在多测量时具有量子导引,却无法被用于半器件无关的随机数制备。这一发现不仅解答了人们长期以来对量子关联与随机性之间关系的疑问,更深入地揭示了量子随机性产生的物理本质。上述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也为未来量子网络中的随机数产生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物理支持。

yl8cc永利官网2021级博士生李逸为研究论文第一作者,项玉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北京量子信息研究院、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合肥量子国家实验室等的支持。

论文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32.080201

上一篇:王一男课题组应邀为《物理学报道》撰写广义对称性方面综述文章

下一篇: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在金属/半导体界面的热电子超快转移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院庆廿年
  • 学术会议
  • 招聘信息
  • 招生信息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9号

邮编: 100871

电话: 010-62751732


北大物理人

Copyright © yl8cc永利-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