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8cc永利-官方网站

快速导航
首页 物理百十 院内门户 English |
  • 关于我们
    • 经理寄语
    • yl8cc永利官网简介
    • 历史沿革
    • 公司机构
    • 下属单位
    • 双年报
  • 教职员工
    • 教研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院士
    • 人才计划
    • 博士后
    • 行政人员
    • 离退休人员
    • 招聘信息
  • 新闻公告
    • yl8cc永利官网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日历
    • 百年物理讲坛
    • 物院论坛
    • 格致论坛
    • 物理之美
    • 博士后科学沙龙
    • 学术报告
    • 学术会议
  • 公司产品
    • 旗下产业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 重大项目
    • 科研机构
    • 科研成果
  • 物理员工
    • 员工信息
    • 重大活动
    • 员工活动
    • 员工捐赠
    • 联系我们
  • 办公服务
    • 教师事务
    • 员工事务
    • 科研管理
    • 交流访问
    • 员工基金
    • 综合服务
    • 文件下载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研究所+
QCD和强子物理 电弱理论与新物理 核结构与中高能核物理 凝聚态理论 超弦理论与宇宙学 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
宽禁带半导体 超导与低温实验研究 低维纳米材料 纳米半导体与半导体光子学 磁学与新型磁性材料 软凝聚态物理 扫描探针显微学 凝聚态理论
现代光学研究所+
纳米光子学与表面等离激元物理 超快光谱与介观光学 飞秒强场光物理与相干操控 介观结构与量子调控 微纳光子学与生物传感 有机介观光电子器件及物理 功能材料与器件集成 光学理论与量子信息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自由电子激光及射频超导加速器 RFQ加速器与中子照相 加速器质谱 离子束物理及应用 中子与裂变物理 静电加速器实验室 等离子体理论研究
技术物理系+
实验核物理 晕核与核天体理论 核结构与核衰变理论 高能实验物理 核物理应用于核技术
天文学系+
宇宙学与星系形成 高能天体物理 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 粒子天体物理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大气动力学 气候变化 中小尺度数值模拟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环境 云物理与大气化学 物理海洋与气候变化 大气辐射与遥感
量子材料科学中心+
凝聚态实验 凝聚态理论 凝聚态计算
重大项目
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冯旭课题组在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20-09-04 浏览次数: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研究夸克和胶子之间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由于强相互作用在低能区的强耦合、非微扰特性,使得微扰解析的计算方法不再适用。格点量子色动力学(格点QCD)凭借超级计算机的助力,为低能QCD提供了一种非微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QCD系统进行蒙特卡洛模拟,我们能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得到精确的理论预言与实验进行对比。这在研究核子内部结构、精确检验标准模型等多个方面,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迄今已经得到了众多精确的检验,而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是当今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高精度前沿,人们通过实验与理论的高精度对比来寻找新物理的迹象。在高阶电弱过程中,由于标准模型的贡献被高阶压低了,新物理的贡献就会被凸显出来。这使得高阶电弱过程成为人们探索新物理的重要实验场。理论上要精确计算高阶电弱过程中的QCD贡献,需要构造复杂的4点关联函数、提取非局域强子矩阵元等,这在格点QCD领域属于全新的开始,也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冯旭研究员与员工及合作者一起针对光子-W玻色子高阶圈图的计算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新方法,解决了复杂关联函数计算和分析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并通过我国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三号原型机”超级计算机和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Mira”超级计算机,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对光子-W玻色子圈图的格点计算。从该计算出发,冯旭课题组将pion介子半轻衰变宽度的理论预言精度提高了3倍,这为高精度CKM物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信息。



图1. 光子-W玻色子圈图



图2.  格点QCD计算得到的圈图贡献


这项工作最近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4, 192002 (2020))。yl8cc永利官网本科生马鹏翔参与具体的计算和分析工作。理论物理研究所冯旭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其他合作者还包括德国美因茨大学M. Gorchtein博士、美国康乃狄格大学靳路昶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德国波恩大学C.-Y. Seng博士。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超算天津中心的支持。

此外,冯旭课题组还利用格点QCD计算了二阶电弱过程的稀有K介子衰变振幅,为实验寻找新物理提供可靠的理论对比;提出了长程核相互作用中宇称破坏的新定理,极大简化了在格点QCD框架下对宇称破坏耦合常数的计算;计算了双pion系统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振幅,为构建从格点QCD到手征有效理论再到多体核理论的无缝衔接完成了关键的第一步。以上工作均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18, 252001 (2017);Phys. Rev. Lett. 120, 181801 (2018);Phys. Rev. Lett. 122, 022001 (2019)),冯旭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上一篇:刘雄军组及合作者提出非遍历临界相的实现和探测

下一篇:宋慧超及合作者在LHC能区p-Pb碰撞小系统QGP信号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 院庆廿年
  • 学术会议
  • 招聘信息
  • 招生信息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9号

邮编: 100871

电话: 010-62751732


北大物理人

Copyright © yl8cc永利-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