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8cc永利-官方网站

快速导航
首页 物理百十 院内门户 English |
  • 关于我们
    • 经理寄语
    • yl8cc永利官网简介
    • 历史沿革
    • 公司机构
    • 下属单位
    • 双年报
  • 教职员工
    • 教研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院士
    • 人才计划
    • 博士后
    • 行政人员
    • 离退休人员
    • 招聘信息
  • 新闻公告
    • yl8cc永利官网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日历
    • 百年物理讲坛
    • 物院论坛
    • 格致论坛
    • 物理之美
    • 博士后科学沙龙
    • 学术报告
    • 学术会议
  • 公司产品
    • 旗下产业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 重大项目
    • 科研机构
    • 科研成果
  • 物理员工
    • 员工信息
    • 重大活动
    • 员工活动
    • 员工捐赠
    • 联系我们
  • 办公服务
    • 教师事务
    • 员工事务
    • 科研管理
    • 交流访问
    • 员工基金
    • 综合服务
    • 文件下载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研究所+
QCD和强子物理 电弱理论与新物理 核结构与中高能核物理 凝聚态理论 超弦理论与宇宙学 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
宽禁带半导体 超导与低温实验研究 低维纳米材料 纳米半导体与半导体光子学 磁学与新型磁性材料 软凝聚态物理 扫描探针显微学 凝聚态理论
现代光学研究所+
纳米光子学与表面等离激元物理 超快光谱与介观光学 飞秒强场光物理与相干操控 介观结构与量子调控 微纳光子学与生物传感 有机介观光电子器件及物理 功能材料与器件集成 光学理论与量子信息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自由电子激光及射频超导加速器 RFQ加速器与中子照相 加速器质谱 离子束物理及应用 中子与裂变物理 静电加速器实验室 等离子体理论研究
技术物理系+
实验核物理 晕核与核天体理论 核结构与核衰变理论 高能实验物理 核物理应用于核技术
天文学系+
宇宙学与星系形成 高能天体物理 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 粒子天体物理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大气动力学 气候变化 中小尺度数值模拟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环境 云物理与大气化学 物理海洋与气候变化 大气辐射与遥感
量子材料科学中心+
凝聚态实验 凝聚态理论 凝聚态计算
重大项目
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王恩哥等实现表面水的非侵扰式成像
发布日期:2018-01-15 浏览次数:

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王恩哥等实现表面水的非侵扰式成像

水的氢键构型对于理解水很多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十分关键,但是水的氢键网络非常脆弱,很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实验中如何实现水的非侵扰式探测是水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最近,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永利集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的江颖课题组、王恩哥课题组和捷克科学院物理研究所Pavel Jelínek课题组合作,实现了表面水分子团簇的非侵扰式原子力显微镜成像,并揭示了一系列弱键合的亚稳态结构。相关研究工作于1月9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s41467-017-02635-5】.

江颖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超高分辨的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的研制和开发,近年来在表面水的结构和动力学研究中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隧道电子的激发以及针尖-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扫描探针不可避免地会对弱键合的水分子结构产生扰动。在这个工作中,江颖等发展了新一代基于qPlus的非接触原子力显微镜(nc-AFM)技术,自行制作了高性能qPlus型原子力传感器(图1),解决了AFM和STM双模式扫描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飞安级电流和皮牛级力信号的同时探测,将针尖-样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探测灵敏度推向了极限。

图1:(a) qPlus型原子力传感器的实验装置图;(b) 具有电四极矩电荷分布的一氧化碳针尖与强极性水分子之间的高阶静电力。

图2:各种亚稳态的水二聚体(a-d)和三聚体(e-h)的亚分子级分辨成像。AFM图中弯曲的暗环来源于水分子氢原子的静电势分布,据此可以确定氢原子的取向。

在此基础上,江颖等进一步利用一氧化碳分子对针尖进行化学修饰,调控针尖的电荷分布,通过探测电四极矩针尖与强极性水分子之间的微弱高阶静电力,获得了弱键合的水分子团簇甚至亚稳结构的亚分子级分辨成像,并在原子尺度上确定了其氢键构型和氢原子的位置(图2)。王恩哥、Pavel Jelínek等通过理论模拟,提出了AFM高分辨成像的新机制,揭示了针尖尖端的电荷分布在对极性分子成像中的关键角色。此工作中发展的非侵扰式成像技术突破了长期以来扫描探针显微镜在界面水研究中的瓶颈,打开了研究弱键合水体系(如:疏水界面、离子水合物、生物水等)的大门,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江颖、王恩哥以及Pavel Jelínek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彭金波、郭静和Prokop Hapala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Jinbo Peng, Jing Guo, Prokop Hapala, Duanyun Cao, Runze Ma, Bowei Cheng, Limei Xu, Martin Ondráček, Pavel Jelínek*, Enge Wang*, and Ying Jiang*, "Weakly perturbative imaging of interfacial water with submolecular resolution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s41467-017-02635-5 (2018).

上一篇:《物理评论快报》报道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在实现高度自旋极化光电子研究中的新进展

下一篇:技术物理系付恩刚课题组及合作者采用离子辐照增强PtPb/Pt二维纳米片电化学催化活性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院庆廿年
  • 学术会议
  • 招聘信息
  • 招生信息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9号

邮编: 100871

电话: 010-62751732


北大物理人

Copyright © yl8cc永利-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